……
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,谁的离合?
?s i mi sh u w u .com
他们都生于和平年代,只从课本上了解过先辈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。
那颤抖的声音,似乎是在诉说着命运的不公。
而所有人听到那句“葬身火海”时,心中猛然一颤。
有人付出极小代价,就对局势造成惊天逆转。
苏白讲述到这里的时候,眼睛里已经泛着泪花。
但又真切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“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,秦淮水榭花开早,谁知道容易冰消。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这青苔碧瓦堆,俺曾睡风流觉,将五十年兴亡看饱……”
裴晏之为了国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这一幕画面,如同梦境一般,似梦似幻。
然而,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,苏白的声音出现了一丝丝颤抖。
楼里只剩鬼子和裴晏之。
与此同时。
火光把戏台映得通亮,烟雾不觉间悠悠腾起。
“戏一开腔,八方来听,一方为人,三方为鬼,四方为神,人不听,不代表鬼不听。”
……
这是一个美好的爱国故事。
但是最终取得了胜利,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,是血肉长城捍卫了华夏民族的延续。
“都道戏子无情,可怎知,戏子也有心。”
此刻,他们在苏白的讲述下,仿佛真的在经历那种种事情。
情字难落墨,他唱须以血来和。
“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,戏只要开始了,就不能停,哪怕没有人听,也要唱完,因为人不听,不代表鬼神不听。”
台下之人慌慌张张地站起,惊恐得如无头苍蝇一般,四下找寻着出口,碰洒了茶杯,撞翻了桌子。
这一声,不是清丽柔妙的昆腔,而是铿锵的男子的声音!
门窗燃起火焰,顺着窗台地板上的油一点点蔓延开来,门窗被堵得严严实实。
在一片模糊的雾色中,水袖戏服若隐若现,嘈杂声中隐隐能听见那一曲《桃花扇》,道:
戏一折,水袖起落。扇开合,锣鼓响又默。
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,恶鬼当道。
戏院里灯火通明,鬼子都坐在台下,喝着酒吃着肉,放肆谈笑。
但能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,结局多半是悲壮的。
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
台上,“李香君”猛地一挥袖,大喝一声:“点火!”
鼓声急切,唱腔越发悲愤,台下人竟也听得入迷,呆呆地望着戏台上的那一幕离别歌。
“故,楼塌了,戏却未终。”
每个人为了国家能付出的代价都不一样,有人多一些,有人少一些,达成的效果也不同。
有人付出了生命,可能仅仅激起了一点点水花。
然,家国破碎,山河飘零,孰能幸免。
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位裴晏之这样的存在,华夏民族才能延续至今。
县民们早已在整座戏院内泼了油!
一时间台下乱作一团,吵吵嚷嚷。
“裴晏之最终和那群鬼子葬身火海,成为历史的过客。”
“戏幕起,戏幕落,终是客。”
裴晏之早已准备和那群鬼子同归于尽。
他终是又唱起了这一折戏,――可是,台下看戏的人却已不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