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度数最高的酒水了。
简而言之.....
将就着用吧。
一切准备就绪后。
徐云垫上石棉网,在简单改造的灶台上点起了火。
老苏则跟个好奇宝宝似的在边上看来看去,侧着脑袋看了会儿烧瓶:
“王林,你这在杯底垫上石棉的意义何在?”
徐云一边调控着下方的火量,毕竟这年头可没有酒精灯这玩意,一边对老苏解释道:
“主要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...就是这几个玻璃瓶因为受热不均匀而破裂,起到分散热度的作用。”
老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,接着想了想,走到灶台的另一侧。
随意选了口锅,将它翻面。
可以明显看到,铁锅中间部位的痕迹要比边缘重很多。
“受热均匀...均匀...”
看着手中的这个锅,老苏忽然意识到,这个世界上似乎还有很多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......
两刻钟过后。
第一批酒水顺利蒸馏成功。
徐云将酒水倒出了一小杯,递给老苏:
“您尝尝?”
老苏颇有兴致的接过酒杯,先是放在面前打量了一会儿,方才放到嘴边,轻轻的抿了一口。
几秒钟后,这个小老头顿时眉头一扬:
“好烈的酒!”
徐云见状,微微点了点头。
头批蒸馏的酒水度数大概能达到35度,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无疑是相当相当烈的酒水了。
同时因为蒸馏了一次,这种酒也被称为一锅头。
没错。
一锅头。
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,所谓的二锅头并不是牌子,实际上指的就是经过第二轮蒸馏出的酒水,度数大概在56-63之间。
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.jpg。
随后徐云将这批蒸馏好的酒再进行了处理,进行了第二轮蒸馏。
第二轮蒸馏的时间明显要比第一轮长不少,足足半个时辰过去,二轮蒸馏方才成功。
接着是第三轮......
一个时辰后。
看着面前有些浓稠的液体,徐云微微摇了摇头。
或许是设备准备不充足的缘故,三轮蒸馏后的酒水浓度只达到了70%左右,和80%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。
到了这一步,基本上就代表着土法蒸馏达到了上限。
想要进一步提纯,要么用苯之类的夹带剂,要么用变压精馏。
要么就是......
用上徐云准备好的锭子碱和食盐。
锭子碱就是小苏打,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。
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,且容易吸水形成一水或者十水碳酸氢钠。
食盐的成分就更简单了。
主要为氯化钠,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。
这玩意儿在有机实验中常用的干燥剂,对溶剂进行脱水。
徐云准备先利用碳酸氢钠带走体系中的水,再利用过量氯化钠除去体系中残留的水分。
如此一来,制作出的酒精浓度不说99%吧,95%还是不难的。
随后徐云将小苏投放到酒精溶液中,几分钟不到,底部出现了大量的粉末状沉淀。
徐云将这部分沉淀滤出,把溶液倒入了一个新容器,加入食盐搅拌静置。